淡淡千樽喝火令 盈盈一阙临江仙

二胡曲

优秀农民诗人孔庆九诗词作品研讨会花絮


淡淡千樽喝火令 盈盈一阙临江仙

--尹登安 先生的《临江仙》学术争鸣笔记

我县优秀农民诗人孔庆九诗词作品研讨会后,诗友们创作了很多祝贺孔庆九的诗词。资深诗友尹登安先生别开生面,赊来梦笔,填得一阙《临江仙》,从而开启了诗词群沉寂已久的争鸣之旅。

临江仙●菊放桂开香万里

尹登安

菊放桂开香万里,金银挤破农门。秋光谁处亮清新?埠河乡为最,出了大诗人。  家国情怀令笔走,满腔血荐当今。风骚句句总迷心。英雄何问处,不必冠农民。

这阙《临江仙》发到诗词群后,首先得到章甫老师的赞许和最直接的点评。

章甫老师:登安先生的《临江仙》真妙作!平凡出佳句:“金银挤破农门。埠河乡为最,出了大诗人。英雄何问处,不必冠农民。”这是近来我读到的最好词作!

陈宝初老师首先提出质疑:“英雄何问处,不必冠农民”作何理解?

陈儒富老师:英雄不问出处。看起来誉为“农民诗人”是件很荣耀的事,但冠上农民或多或少有些看不起农民的感觉。所以用“不必冠农民”。

陈宝初老师:"冠"是排在最前面或第一的意思,"不必冠农民"就是不要把农民排在前面或不必把农民称英雄。那么整句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英雄在哪里去问,哪里一找? 不必冠以农民。"不必"是否定的意思,那是否定了农民诗人不能称之为英雄。个见。如果整句改为"英雄何处问,定可冠农民"就变否定为肯定了。

张祖国:尹登安老师的“英雄何问处,不必冠农民。”句真的是已得“妙直真、风雅颂”了!受教了!老师的“青花瓷”特么好,何不“趁帆风正,词风旺,楚风清”对我多多赐教呢?

熊平老师:登安先生尾两句话,让我回想起我在孔庆九诗词作品研讨会上插的一句话:诗是不认人的,谁对它动情,它就对谁动心。

陈儒富老师:@墨边草(熊平)我俩表达的意思一样,只是说法不同。

熊平老师:@陈儒富,诗分才情,不在身份,你是将军也狠不了它,你是会长它也不见得听你的。

陈儒富老师:@陈宝初会长好,这里的"冠"我的理解是戴上、加上的意思。不是"第一“的意思,不知是否正确。不冠农民就应了英雄不问出处这句话。冠了农民就等于英雄还是问出处了。@墨边草(熊平),我不是会长更不是将军,我也是农民,所以我狠得了它。

熊平老师:@陈儒富,也许和我一样更喜欢农民这个称谓哟。

陈宝初老师:关键是前面用了否定词"不必"!

向章老师:@登安吟长,临江仙里果真有仙!强!

薛作才老师:@登安,不呜则己,一鸣惊人,诗语很新颖很年轻。

陈宝初老师:陈儒富老师,我们讨论的问题不是身份问题,而是诗句是否词不达意,话说偏了就无意义了。

姚建华老师:请问甫老师,怎样理解‘’不必冠农民‘’?谢谢老师点拨。

李衍春老师:我猜是,英雄何必问出处,不必要冠以农民(诗人),有语文老师没有,可以解释大家补习一下。

章甫老师:@图飞公司姚建华,姚老师好!登安先生的这首词作中有"英雄何问处,不必冠农民。"我个人的理解是:对英雄不要问其出身,既然这样,那诗人就不必戴上农民或者其他身份的帽子或者头衔。作品本身没有语法上存在的问题,因为诗词的句子间有一个跳跃或者说跳脱的手法,其间跳跃处靠读者理解并诠释。比如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就是跳跃式的典范。不知这样理解和回答是否准确,请姚老师教正。老朽章甫有拜

陈儒富老师:@陈宝初会长,您误会了。我不是讨论身份问题,是分析作者在句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杜选准老师:@登安,一石击起千层浪,两语引来数人赞。

陈儒富老师:造句遣词都选准(都=杜),求真务实永登安(尹=永)

郑天惠老师:农民诗人,强!笔染田园绿;诗同棉稻丰!

蒋昌庭老师:读登安的《临江仙》,犹如迎面扑来一股浩然之气,这股浩然之气就是“不必冠农民”,表现了作为农民诗人的自豪。肯定和否定是辩证统一的,可以互相转化,用否定表达肯定语气更坚定。“不必冠农民”即“我就是农民”。

陈儒富老师:对郑天惠老师上联:笔染田园绿;诗题枫叶红。@郑天惠老师好联,诗和稻棉一起丰收了,这就是农民诗人。

郑天惠老师:@陈儒富,谢谢!我们的脚丫依然还有未洗尽的泥土!

陈儒富老师:我也是。

卢成用老师:登安老师的“英雄何问处,不必冠农民”这是一组十分典型的双重否定变肯定句式,作者连设两问 : 第一问,英雄在何处呢?第二问,不必要冠以农民这一称号吧?这种句式表达肯定意思更坚定,表达语气更强烈。从逻辑思维和语法上分析是没有毛病的,精典好句,学习了!

张祖国:卢校长解析透彻,又受教了!

陈儒富老师:@张祖国,您要把我笑趴呀?你这上面的词牌联对绝了。

张祖国:呵呵,学生也斗胆点评一下老师,是谁点评最客观?是谁点评最真诚?是谁点评最直接?是谁点评最详细?是谁点评更经典?是谁点评更奇妙?是谁点评更幽默?是谁点评更深刻?尹登安老师的词填的比我的要好很多,我真心觉得他的词比诗更好。从这阙《临江仙》中,使我稍悟:填词的章法、句法、词法大概就是要这样,方显宋词的妙、直、真吧?


听老师们高论有感

邹时平

若问英雄出处,脚上污泥犹在。

但观妙句横陈,诗中活字生香。



  返 回 目 录 




阅读: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