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曲
湖北省优秀农民诗人孔庆九诗词作品研讨文汇
江荣基
对孔庆九先生不熟悉,显得有点陌生。但其名时有所闻,诗作也常在《柳浪风》诗刊上发表。近日,薛君(作才先生)给我发来一组诗作,共55首(大多是绝句,少有律诗),嘱我任选一首作赏析简评,以备九月下旬赴埠河诗词分会参加孔先生的诗作座谈会。如此,才引起我对孔先生及其诗作的注意。
从诗作中我感知的孔庆九先生
我自2019年春换届卸任后,学会活动参与少了。加上年事已高,更显孤陋寡闻。对于孔先生好象我们还未曾谋面。因此,对孔先生谈不上有印象,如同隔岸观景、雾里看花一样是朦胧而又虚无的。
今天我谈对孔先生的印象和感觉完全是通过拜读了这五十五首诗作后,使我大有在“迷雾散去万物新”的冲击下而产生的,一个既是农民又是诗人的光鲜形象呈现在我眼前。我通过诗作的字里行间,寻觅蛛丝马迹,从而绘制出我想象的诗人形象。当然这一定是主观的不确定的,待见面之后去修正我的误判。 首先,孔先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身份可以确定,有诗为证(七律《我的家》、七绝《放牛随笔》、《田头即题》、《给油菜施肥》等)。还有在外打工的经历(五律《工棚一夜》、七绝《我在小龙虾收购点打工》)。 年龄刚五十岁。可谓年富力强,不老不少,精力旺盛,万事正当年,不是花季胜似花季(七律《生日自题》)。 其次,他还是一位兴趣广泛的知识型农民。 爱读书,爱下棋、玩电脑、喜交友、乐采风等,这些都有诗为证,绝不是我的臆造。只是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先生在防疫宅家时,在睡梦中常常以诗为伴;在旅途中,在劳作的空闲也琢磨诗句。为诗倾倒,为诗着迷。其学风、其精神是值得称道的。 孔先生谦虚谨慎,好学上进。当他的老师嘱他为“港珠澳大桥”题写诗作时,他在诗中表示“昨承师命话斯桥,学浅才轻怎敢描”,不敢轻易动笔。同时我还发现,薛君所传的五十五首诗作中竟然没有一阕词作。是薛君的疏忽而没有选录,还是作者对词没有涉猎,没有创作?我想凭他的诗词基础,填几首短调是不成问题的。从中是不是也可以看出他的治学严谨,不图虚名,不搞“滥竽充数”。 总之,凭诗中所透露的信息,孔先生绝不是那种卷着裤腿、浑身泥巴的旧式农民。也不是弱不禁风的那种文弱书生。他既农又工,既武又文,完全具备诗人有激情,富联想、有文学修养的气质,不愧为“农民诗人”的称谓。由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肃然起敬。 读诗所感 遵嘱,近日我静下心来认真通读了薛君发来的孔先生五十五首诗作(自然不是孔先生的全部,但肯定是有代表性的)。对于这位农民诗人油然而生敬意。作为学诗、写诗仅仅只有两年时间的孔先生,取得如此成果,达到这样的水平,当令人刮目相看。通过这些诗作,给我的总体印象是:诗作思想性强,不趋炎附势;诗句清新、不落俗套;严守诗律、中规中矩;内容丰富、可圈可点。在这座令人生畏的诗的殿堂前,孔先生已登堂入室。在题才选择、谋篇布局、诗句起承、字词锤炼、意境营造、比兴运用上驾轻就熟,这是难能可贵的。 感受主要有: 一、诗作有感而发,不趋炎附势,不无病呻吟。 呈现在我面前的这些诗作,大都是作者亲身经历,发自内心的感悟。不是无病呻吟,独坐窗前所吟的风花雪月。也不跟风逐浪,离经叛道(七绝《站台》、《晨起村庙所见》、《工棚一夜》、《六月一日走近儿时村小学》等)。 二、情感真挚,爱憎分明 作为诗人,情感是很丰富的。有人说“凡诗人是狂徒,是疯子。”我认为诗人的狂,不是轻狂,更不是疯狂。孔先生的情感是质朴的,是真挚的,且爱憎分明。当他得知两位荆州老人拾金不昧的事迹后,联想到六十年代伟人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自然为这种渐渐远去的精神点赞,写下了“虽然时间身份异,良心二字古今同”意味深长的感慨诗句。借官员放风筝之事而发感想:“高声问那云中燕,可有风筝一样愁”。再如《戏说贾雨村做官》中“谁说贪腐弊难除......清廉方是护官符。”表达了对贪腐的憎恶及对清廉的渴望和赞许。 三、锤炼诗化语言,力避标语口号 人们常说,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诗句更是如此。写诗故然要求诗句明白如话,通俗易懂,但绝不是贴标签,喊标语口号,扬豪言壮语。孔先生的诗作中很少见到这种直、白,露味同嚼蜡的干瘪空话。作为一位初学诗者,能作到这一点,在诗的语言上是下了功夫的。因此,在他的诗中几乎首首都有出彩的句子。言简意赅,极赋哲理,令人读后不忘,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众友皆出草色黄,老夫偏赋稻麻香。”《秋日》 “鹳鸟归来芦根舞,琴声漫过一江舟”《夕观魏家庄》 “最慕先生笔下人,江湖险恶性犹真。”《念金庸大师》 “莫道窗前无美景,满村琼树绕银枝。”《雪中吟》 “年味才随叮嘱远,情丝又被笛牵长。”《站台》
“隔壁婆婆包粽子,与孙说着楚怀王。”《端午节随吟》 “能饮能诗能自给,任它月满月如钩。”《夜酌》 “多少艄公摇断橹,几番梦醒枉争先。”《大学生录取通知书》随想 限于篇幅就此打住。 四、注重口头语言,不忌白话入诗。 孔先生在创作中一方面力戒标语口号,锤炼诗化语言。同时也吸取民间乡音俚语,使诗句平实流畅,通俗易懂,既亲切又风趣,增强诗的语言魅力。 如“几条汉子立村头”,“不敢怨皇天”,“开门抱过乖孙孙,转了餐厅复客厅。”“观音菩萨石灰烧,白发苍苍拜断腰。”“无权无势亦无忧,温饱堪从地里求。”“父煮红苕饭,娘匀绿豆羹。”“昨日一千今八百,辛酸出自养虾人”...... 这些明白如话的诗句,有生活、接地气,妇孺皆懂,老少都知,信手拈来,分外亲切。除了诗句能作到充分运用口头语言外,连一些诗题也是这样,使人一目了然且吸引眼球。 如《自乐乐》、《给油菜施肥》、《江亭诗友要来》、《为学诗写个小结》、《毕业考试前一天》、《我在小龙虾收购点打工》......这些不经意拈取的日常话语作诗题,不故作高雅。如春风拂面,清新自然,通晓别致,意趣横生,另有一番诗趣。 兴致所在,写了以上对孔先生及其诗作的感悟,略显累赘,有违薛君“一诗一评”之嘱。但对孔先生的爱慕和敬意尽在其中,对我诗词学会杀出的这匹难得的黑马鼓与呼! 诚然孔先生的诗词之路还很长,但前景是可期的!
2020年9月10日
阅读:47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