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秀坊
湖北省优秀农民诗人孔庆九诗词作品研讨文汇
——孔庆久先生诗词研讨会发言稿
王学美
承蒙熊平会长抬举,诚邀我参加孔庆九先生诗词研讨会。因受聘湖大,远在数百里之外,且任务繁重,接到熊会长的邀请时,是既高兴又甚感为难。但熊会长是个善解人意之人,当即表示:别太为难,诚挚希望你能参加,但如实在抽不出时间,也没事,我会理解。在感动之余,我便说道:看当时情况再定吧,如有可能必尽力赶回参加,万一不行,也只好请熊会长多多包涵了。
随后,熊会长发来孔庆九先生一组作品,共55首,又次第发来两个微刊,都是孔先生专辑,希望我能简评一下,这下可真难住我了。虽然我踏入诗坛已十几年,作品倒是涂鸦了不少,当然有些作品也得到了一些大家的肯定和鼓励,还出版了一本所谓诗集。但却从未涉足过评论,哪怕是极其简短的简评也未写过。而且又是在目前工作任务繁重,时间极其紧迫的情况下,要写一篇评论文章还真是甚觉为难。虽然如此,但在仔细品读了孔庆九先生的作品以后,心灵已被深深震撼。一位农民,一位才习诗不到两年的农民,竟然能写出这么词畅意达,真情感人的作品,的是难得。于是便想,不能写评,但写点读后感还是可以的吧?
孔庆九先生一生大概多在农村生活,可能也有些在外打工的日子(对于他的经历不太了解,只能从其作品揣摩一二)。因此,他的作品大多写他亲生经历和身边事物而引发的所思所感。如:《放牛随笔》《秋吟》《自乐乐(新韵)》《酒后呓语》《为荆州拾金不昧老人点赞》《生日自题》《致闲敲棋子(周海鸥)》《与江亭友人松滋南河岸边漫步》《工棚一夜(新韵)》《晨观》《田头即题(五绝)》等,都是一些很不错的作品,思想内涵丰富,感情真诚质朴,笔致清新灵动,语言生动自然,对仗工稳,词畅意达,皆能唤起读者共鸣,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我们先来看看他的:
庚子立春宅家防疫自遣
窗外春光近,林梢鹊尕啼。
居家期疫灭,牛驾我扶犁。
“窗外春光近,林梢鹊尕啼。”窗外的春光已经悄然走近,林梢的喜鹊已开始轻快地鸣叫。“尕”,意为小,含亲切意。此处应是指初春时节的喜鹊还是绵蛮小鸟。有人言写诗遣词造句应该“雅不避俗,俗不伤雅。”孔先生做到了。“居家期疫灭,牛驾我扶犁。”虽宅居在家,然希望不灭。一心盼望疫情尽早过去,好让“我”驾着牛扶着犁,开始春天的耕耘,因为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秋天才可能有收获。短短二十字,把一个宅居在家的农民的盼春心情抒发殆尽,语言无阻无隔,通晓畅达,质朴自然,引人共鸣。这是因为疫情影响而宅居太久,如今瘟疫已得到控制,形势逐渐好转,凛凛严冬、漫漫长夜即将过去,因而唤醒了作者心里的春天,心有所感必付诸笔端。有论诗者曰:“诗以言我之情也,故我欲为则为之......”孔先生正是如此。
站台
怀揣车票手携囊,惜别亲人走四方。
年味才随叮嘱远,情丝又被笛牵长。
这是一首离别诗,自古离别诗就在诗词中占有很重的分量,历代名家有过不少深情感人,脍炙人口的名作名句。如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杜甫的“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孟浩然的“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王昌龄的“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等,不胜枚举。作者此首写年后离家(或许是外出打工)之情景,心中离愁之长、别恨之深,从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字里不难读出。“怀揣车票手携囊,惜别亲人走四方。”首句写怀揣着车票手提着行囊出门了,承句紧承上说明是告别亲人远走他乡,首句七个字形象而生动,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揣着车票、背着行囊的游子一步步离家远去,一个“惜别”已将读者的心吊起,几多惆怅之情亦随着作者离乡的脚步从心底生出,漫延。“年味才随叮嘱远,情丝又被笛牵长。”在站台上,亲人声声叮嘱,而一声汽笛鸣响,车轮启动,亲人送别的身影和带着“年味”的叮咛一并随之远去,而离别的情思也被这悠长的笛声牵得悠长悠长……作者巧用通感手法,使无形的“年味”“情丝”变得有形可感,读来甚感佳妙。且作者深谙虚实相间之妙用,起句为实,承句为半实半虚,转接二句,“年味”为虚“叮嘱”为实,“情丝”为虚“笛声”为实,以虚实结合之手法使诗作更富妙趣、更富韵味,也更富审美效果。再来看看这首:
我的家
砂石窑砖土瓦房,安然偎着小村庄。
经年为我遮风雨,门对田畴四季香。
这是一个简陋但却温馨的家。砂石、窑砖、土瓦,何其简陋,但又是那么恬静安然的依偎着小小的村庄,“偎”字炼得好,极为生动。两句话就把一幅乡村居舍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来,展现在读者眼前。转句围绕这个“家”而伸发,挖掘出丰富的内涵,漫长的人生之路风风雨雨,因为有了这个家,才有了躲避风雨的温馨港湾,走累了才有个歇脚的地方。结句读来不由使人联想到“桃花源”,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幅田园画!敝陋的家,面对着广袤的田野,一年四季有稼穑草木、红绿黄紫散发出阵阵花香。有草木,有花香,自然就有鸟鸣,有蜂蝶;稻青麦黄,春种秋收,夏雨冬雪,也尽可以想象,住在如此风景怡人的田园里,家再简陋又何妨!诗人大多是清贫的,农民诗人的清贫应该更进一层,但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没有因为生活的简朴清苦而颓堕沉沦,而是以诗为乐,从诗中吸取精神食粮,艺术营养,从而使自己的精神人格得到升华。诗表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面貌,殊为难得。
端午节随吟
刈蒿打酒买雄黄,独自家中过正阳。
隔壁婆婆包粽子,与孙说着楚怀王。
还有这首《端午节随吟》语言平实自然,通畅无隔,通过邻家婆婆边包粽子边和孙子(女)讲述楚怀王的故事这么一个小场景,表达了作者怀念屈原的深挚感情,看似波澜不惊,而心底却翻卷着层层波澜。屈原被楚怀王偏信奸佞小人而放逐,一生备受磨难,深受冤屈,最后秦将白起拔郢,屈原看楚都被破,救国无望,悲愤沉江殉国而死,他的故事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犹其是诗人们从未间断过对他的怀念和歌颂,正值端午,作者想到屈原能不心生悲慼,心潮起伏吗?在这个特定的日子,婆婆包着粽子说着楚怀王,看似不经意,实则是作者巧妙的布局,表面是说楚怀王而实际说的乃屈原也。此诗贵在含蓄,借此而言彼,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结得耐品耐嚼,余味悠长。不过,“正阳”一词用得欠妥,该词汉语字典释义有三:1.指日中之气。2.本指古历夏历四月,后泛指农历四月。3.指南面。估计为平仄所囿,但用词不可不察。
孔先生的绝句可说已很见功力,而他的律诗也章法井然,层次分明,手段娴熟。先看一首五律:
陪县诗联老师藕乡会友(新韵)
霜覆残荷上,精华育水中。
才尝滑藕嫩,又恋老汤浓。
把盏萦新韵,听君唱古风。
相约芒种后,再去赏芙蓉。
首联告诉读者时间、地点并巧妙点题,藕乡会友,进入藕乡首先映入眼帘的当然是荷了,而这荷因在秋季,霜打风催,是碧叶已凋花已残。一“残”字虽给人一种淡淡的凄凉感,但笔锋一转落在了水下的莲藕上,那可是花和叶孕育出的精华呵!颔联仍不离藕,承接紧密,先尝了鲜嫩的滑藕,又品了浓郁的藕汤,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喜悦而满足的心情。颈联从品尝美味转到饮酒吟诗上,诗友相聚,当然少不了吟诗赋词了。在半醉半酣之际,新韵古风从心底流出,低吟高唱,岂不乐哉!不过,此处“新韵”“古风”稍嫌合掌,如能荡开一点更好。尾联雅聚结束,临走之时再约来年芒种之后共赏芙蓉,回扣首联,遥相呼应。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那时的荷花当是开得非常鲜艳茂盛了。全诗表现了诗友相聚的热闹场面和愉悦心情,描摹生动,主旨鲜明,对仗工稳,起承转合井然有序,句式音步也做到了参差变化,虽颈联稍显不足,但瑕不掩瑜,仍不失为好作。
夜酌
独斟二两二锅头,半醉之人已忘忧。
每向杯中寻乐趣,无需梦里觅温柔。
称心世事由来少,逝水韶华转瞬休。
能饮能诗能自给,任它月满月如钩。
这首七律从头到尾平白朴实而不失韵味,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更妙的是重字的运用,如“独斟二两二锅头”“能饮能诗能自给,任它月满月如钩。”使诗句读来朗朗上口,且给人一种回环复沓之美。
“独斟二两二锅头,半醉之人已忘忧。”起联写作者经过一天的劳作之后,夜晚消停下来,独自一人做上几个小菜,倒上二两二窝头,自斟自酌以解乏解闷解忧。古人云:“凡作诗者,各有身份,亦各有心胸。”这“二窝头”一看,不用多言,作者身份自出。不知不觉中人已半醉,人既半醉忧自然也没了,俗话说一醉解千愁嘛。“每向杯中寻乐趣,无需梦里觅温柔。”承联紧承上联抒发感慨。酒杯中自有乐趣可寻,何必去梦里寻觅温柔。这句看似洒脱语,实则包含了诸多无奈。“称心世事由来少,逝水韶华转瞬休。”转联转写对人生世事的感悟。俗语言“不如意事常八九”,而作为一生活在农村而又不甘于现状的爱诗之人,称心事当然更是不多了。然“日月逝矣,岁不我与”,青春年华如流水而逝,转瞬已休,叹人生之短暂,惜岁月之疾逝。此联感悟甚深,亦颇富哲理。“能饮能诗能自给,任它月满月如钩。”结联作者在抒发完感慨、感悟之后,达到了一种自我超脱,胸襟旷达的境界。能饮酒能赋诗能自给自足,复何求哉?任他月圆月缺,我且自在诗酒中自得其乐,过好余生吧。
全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虚实相间,句式灵活,语言生动,首尾照应,意蕴丰厚,感悟深刻,境界超然,实属佳构。
习诗仅一年多时间,孔庆九先生就能写出题材如此宽泛,笔法如此老道,意境优美,意蕴深涵的作品,犹其绝句之新巧灵动,七律之工稳畅达,尤为不易。若不是酷爱诗词,苦下功夫,是不可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有如此大的进步和收获的,为此深感欣慰和敬佩。诗词之路还很漫长,希望孔庆九先生在诗词的道路上,不断攀升,越走越远,诗艺日进,诗境日高,写出更多佳作。
以上算不上点评,只能算是读孔庆九先生诗作的一点读后感吧,因才疏学浅,文字浅陋,有说得不当或冒犯之处还请见谅。
2020年9月8日
阅读:47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