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淼:独孤求胜 不舍昼夜

二胡曲

湖北省优秀农民诗人孔庆九诗词作品研讨文汇


独孤求胜  不舍昼夜

——从孔庆九先生诗中管窥其苦乐人生

王福淼

孔庆久先生的诗作,我最先是在诗词学会交流群读到的。人呢,几个月之后的诗友聚会才识尊容。最近又有幸读了他55首绝句与律诗,由零散地记忆,变成了深刻地印象。尤其是听到他人生中极其有限的一些信息后,我对他就有了肃然起敬地感觉。一个在贫困中相继失去亲人的孩子,没有人为其保驾护航,瘦弱、矮小的身躯,没有抗争现实生活与疾病缠绵的能力,却在崖缝中成长、成熟,从而变得处困不馁,处孤不怨,尊师重友,好学自律,自强自信,乐观向上,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什么让他将“山穷水复疑无路”,改变成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呢?是诗词!是诗词改变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诗词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和力量!这并不是我地臆断,是在他现有公开的律绝中反复咀嚼出来的。通过咀嚼孔庆九先生的作品,我把他的人生归结为“三苦”“三乐”。

下面,我们共同感受这“三苦”“三乐”吧。

“三苦”:贫困苦、孤独苦、学诗苦

一、贫困苦

1、夜酌

独斟二两二锅头,半醉之人已忘忧。

每向杯中寻乐趣,无需梦里觅温柔。

称心世事由来少,逝水韶华转瞬休。

能饮能诗能自给,任它月满月如钩。

“独”字先出!诗却不仅说独,是人生的诸多烦恼。这些烦恼地起因,作者只字不提,让读者去领悟。我觉得,一个男人没有解决贫困的能力,会产生极大的忧愁。尽管尾联有“能自给”一说,但谁都知道,仅能自给是远远不够的,何况是不是能自给还很难说。杯中寻趣乃是借酒浇愁,梦觅温柔明显是现实中的缺失。因为贫困,称心的事当然就少,而逝水流年转瞬即逝,是多么地奥恼和惋惜。一种无可奈何地敷衍自己、随水流舟的苦恼由然而生。

 

2、工棚一夜(新韵)

彻夜衾裯冷,吟诗以自嘲。

风从门缝入,雨在耳边敲。

欲讯穿梁鼠,犹怜压帐茅。

鸡鸣惊晓梦,诸事可先抛。

在工棚里,忍受着寒风冷雨,彻夜无眠,吟诗自嘲。这种生活的艰辛对谁诉说呢?问穿梭在梁上的老鼠吗?想到与高楼大厦无缘,我会更爱茅屋地遮风档雨。一切梦想都不能变成现实,只有把烦恼的事抛开,去面对现实中新的一天,才能让自己生存下去。全诗没有一字辛酸,却处处辛酸。没有一句无奈,句句都是无奈。这也是孔诗的隐微风格。

 

3、端午节随吟

角粽甜心裹豆沙,纤绳缠绕万千家。

独携一卷寻幽境,小坐芦溪听浪花。

千家万户都在包粽子,过节日,氛围浓厚。而作者却一人拿着书本,独自坐在长满芦苇的溪边“寻幽境”,“听浪花”,与节日气氛完全不恰,似乎节日与己无关,为什么?想象留给了读者。其实,贫和独像一对孪生兄弟,有道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二、孤独苦

1、酒后呓语

杯中白酒本无心,识得情缘浅与深。

莫说穿肠皆俗物,有人当你是知音。

白酒本是无情物,岂识情缘浅与深?所知者,饮酒之人也。饮酒之人把它当知音,可见其孤独之甚,这种寂寞和孤独,没有发泄之语,写得不露痕迹。与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有异曲同功之妙。

 

2、端午节随吟

刈蒿打酒买雄黄,独自家中过正阳。

隔壁婆婆包粽子,与孙说着楚怀王。

本诗所表现的孤独,也是暗中道来。艾蒿、酒、雄黄俱备,却“独自家中”,足以说明家中没有亲人。却用隔壁婆婆包粽子和孙子说话,来反衬自家的冷淡和寂寞。

 

3、田头即题

油菜花飞麦穗齐,青牛尖角立黄鹂。

轻风伴我踟蹰久,又见炊烟夕照蹊。

此诗明显流露出对田园景色地欣赏与赞美。因为欣赏和赞美,久久不愿离去。本来是一种良性心态,但读者却捕捉到了一些孤独的信息:即一是“轻风伴我”,显然独自一人;二是见“炊烟夕照”,显然不包含自家。

 

三、学诗苦

1、夜立桥头

桥头银杏古人栽,漫引清风入寨来。

星月渐明声渐寂,冥灵犹未向诗开。

题目夜立桥头实际是孤立桥头,欲以银杏、桥头、星月、清风入寨等物象启开诗心。夜已深沉,万籁俱寂,冥冥之中仍然没有灵感发生,习诗之苦由是可知。

 

2、为学作诗写个小结

误入诗途一载多,恰如徒步涉冰河。

根基未稳难移足,虚实蒙圈复着魔。

偶尔微醺生个胆,时常半道出幺蛾。

趋炎惟恐人嫌恶,欲发牢骚失踦颇。

首句“误入诗途”是违心之说,是在创作中遇到问题而又有些无奈的烦恼。承句用涉冰河来形容学诗的难度以照应首句。颔联既感基础薄弱,又因练句着魔,矛盾心里跃然纸上。颈联更进一层,说借酒生胆,却又在半途遇到障碍,阻塞酒兴发挥。结句尤现个性,跟风取悦,本不是自己的性格,却借口说怕别人说闲话。当此时,想发个牢骚都觉得有失偏颇。

该诗句句经典,把学诗之苦、之难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锤炼的语句平朴而真实。思绪起伏而跳跃,且将自己求真求实求进、不蹈人覆辙的人格展露出来,达到至臻境界。

“三”乐:贫中乐、农耕乐、诗之乐

一、贫中乐

1、自乐乐

无权无势亦无忧,温饱堪从地里求。

偶有新诗随梦得,闲敲棋子忘抬头。

一个温饱靠天的人,有权有势定是天方夜谭。而一个地里求生存的人,无忧则是非常豁达大度的。是什么让他竟能如此坦然面对呢?是梦里寻诗而偶得。对乐于玩诗的人来说,没有比这更高兴的事了。为斟酌诗句竟然连头也不抬地敲击着棋子,那种专心致志,哪有机会想贫穷啊、孤独啊之类的不快呢?

 

2、我的家

砂石窑砖土瓦房,安然偎着小村庄。

经年为我遮风雨,门对田畴四季香。

窑砖土瓦,其房简陋可知,“偎”在小村庄,似乎与他人房屋比较,显得有些低矮之意。就是这样一间屋子,作者没有任何不安和嫌弃,而是非常满足为其遮风档雨的简单功能。让人感到更加享受,甚至连在高楼大厦中居住的城市中人,也感到望尘莫及地是“门对田畴四季香”啊!这一结句,比起“门泊东吴万里船”来,其意境孰优孰劣,不是一目了然吗?

 

二、农耕乐

1、自乐乐(新韵)

白发鱼纹日渐多,扶犁犹自唱儿歌。

春播夏种农闲了,也把清词细细磨。

一边耕田一边唱儿歌,充分说明了作者勤劳本色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更有“唱儿歌”的年轻心态。动力是什么?是诗书情怀!是把“清词细细磨”的乐趣。

 

2、给油菜施肥

手提木桶着胶鞋,一任东风入我怀。

漫待春来三月里,再寻蜂蝶听田蛙。

28个字中,每一个字都能看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深情厚意。“一任东风入我怀”,“再寻蜂蝶听田蛙”,完全把自己融入到了大自然的画面里,从而感到无比幸福与快乐!这哪像是在给油菜施肥的劳动场面?这分明是一首“游山玩水”的赏春诗!

 

3、秋吟

众友皆书草色黄,老夫偏赋稻麻香。

犁耙耕种南山菊,何畏前门染重霜!

本诗说的是一件事物两种心态。草色黄,是秋之本色,而作者更关心的是秋的积极意义。并以“稻麻香”等丰收的客观现实证明之。转结更进一层,整个农村都坚持农耕生产,秋天一定会有收获,何必害怕季节变化的表面现象呢?这首诗暗用刘禹锡《秋词》之典:“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其实孔诗的“老夫偏赋稻麻香”、“ 犁耙耕种南山菊”,如果比起刘诗的“晴空一鹤排云上”来,似乎也不逊色呀!

 

4、放牛随笔

一池秋雨半丝凉,误把红尘抹瘦黄。

不识穹隆归去客,牛铃和唱稻花香。

秋雨过后,丝丝凉意。黄叶飘零,一片萧疏。它们不会懂得,在山上放牛归去的人,却是另一番心境,他唱起了丰收歌,沉浸在“稻花香”的喜悦中。喜悦感动了牛,牛将系在身上的玲儿摇响,像为牧牛人伴奏唱和。这种人畜共乐的场面,镶嵌在金秋农村的图画中,其美妙无以言表!

三、诗之乐

1、赴松滋市文联“吟咏会”前夜

明朝吟咏会,今夜未成眠。

入学方旬月,倾情越一年。

群中兼得益,人后力争先。

盼见诸师友,羞无振藻篇。

这是一首关于诗的心理活动篇。明天参加诗咏会,居然一夜未眠。那种对诗的热爱、冲动和期待一览无余。虽然加入学会才几个月时间,专心学习有一年多了。入群后收获很多有益的东西,还是觉得自己居于人后,希望通过学习、创作、交流,让自己尽快提高。转结将这种情绪深入推进,既有迫切会见诗友的强烈愿望,又害怕自己的作品缺乏文采而羞于展现。

整首诗思维缜密,语句朴实,自谦自省,感情真挚,流露出对诗的敬畏和努力以及快乐的内心世界。这样的诗,没有深刻体会是写不出来的。

 

2、闻《江亭》师友要来

风雨交加未觉哀,通宵蛙鼓叩晨开。

茅庐虽冷茶犹暖,静待高朋远道来。

又是一个通宵无眠,不然不会有如此清晰地感知“风雨交加”、“通宵蛙鼓”。巧的是又在会见诗友之前夜。又是遐思,简陋、清冷的居所,怎么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呢?只有一杯暖暖的茶,来表达对诗友的热情!与杜甫《客至》中“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等意境,何其相似!

一种高兴夹杂的寒酸,一种真挚夹杂的无奈表现得入木三分。

 

在赏读了孔庆九先生苦乐人生之后,我发现,孔先生的诗贯穿着一根红线,那就是苦而无怨,乐而不乱。这是一个纯朴农民的天性和品质使然。其次是诗风。孔先生的诗,于平淡处见精神;清纯淡雅而不失古香古色,明白晓畅而不失意境深邃。无僻典,无生涩。感情真切,我手写我心,不扭妮作态,不“为赋新词强说愁”。

一个人生活在清苦的环境中,如何能写出这般有厚度、有广度的诗呢?欧阳修“诗穷而后工”的话给了我很大启发。想要写好诗,一定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只有饱尝忧患,历经苦难的人,才有深刻的人生感悟,作品才会拔动人的心弦,而易出千古名篇。历史上“诗人多薄命”的情况或许证明了这一说法。人所共知的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儿子饿死,就连茅屋都是乡人接济下勉强盖起来的。有“诗囚”之称的孟郊酷爱闭门写诗,考上了国家干部后也不例外;丢了工作无钱吃饭,死的时候留下遗孀,居然无钱为其办理丧葬事宜,还是韩愈等人置办的。等等。

现在,孔庆九先生随着对诗的热爱更加深入,精神生活也发生了质的飞跃。我们希望他再接再励,戒骄戒躁,砥砺前行,在诗的道路上再创辉煌!

在此,我以一首绝句作为本文结尾:

孔府门生究不同,红尘逆浪驾长风。

耕诗种菊陶然乐,不负晨昏苦练功。

                                                2020.09.13



  返 回 目 录 




阅读: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