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图片专题
站内搜索:

续修呙氏族谱 传承家风家训

[2016-01-21]   来源:呙氏淮海堂宗亲网  作者:呙升昶   阅读:425

【导读】:

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历史的经验证实,如果不重视道德建设,不管多么显赫的家族都会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我们的先祖历来倡导以优良道德传统为主体的家规门风,六百多年来,公安呙氏淮海堂人才辈出,不仅有政治军事方面的出色人才,而且还有大批经济、金融、教育、文化、医学、科技、水利等方面的学者和专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挥了或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

    爱国、爱家、敬孝、敬业、诚信、友善、勤俭、守法

 

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 ......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 24 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我记得有人说过这样几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仙人指路。”谁是仙人?就是我们的老祖宗。近五年来,和故乡公安县的呙氏族亲一块续修族谱,浏览 28 卷淮海堂《呙氏族谱》,让我学了不少东西。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启迪智慧,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我呙氏淮海堂先祖,在长江以南、洞庭湖以北的公安县这片美丽的沃土上,繁衍生息近六个世纪,他们千言万语的谆谆教诲、感人肺腑的无数德行,最后凝结成一部家法 —— 约千字的户规及五百字左右的房规。这是先祖言行、思想、智慧高度凝炼的结晶。户规共十条。一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二是把公事当急务;三是促使宗族和睦;四是读书明理,穷经致用;五是谨慎居家过日子、选择职业;六是警惕游戏、懒惰歪风;七是戒骄奢;八是抑制强横、扶助弱小;九是永守祖墓祭产;十是申言对诽谤诋毁户规者要秉公重处;现今审视这十条,除第九条要从实情出发加以变通处理外,其余九条,条条都还适用,只不过现今的“公事”和“经书”的具体内涵要与时俱进了。

 

户规之外,《族谱》第十卷还收录有“房规”一文约五百字。我们的第十七代先祖泰琞大人领修了第二次的淮海堂《呙氏族谱》,半个世纪后,我们的第十八代先祖鼎春又参与了民国初年第三次修谱,他是一个太学生,跟他同时修谱的业儒生十九代族祖壮珩号楚玉的特地为三房立了房规、家训、家戒。为何这番作为,他有篇短序,大意是:“我三房召南祖澡身裕德,承先启后,传了两三代,都采用立嫡长子的办法避免了嫡庶血统的紊乱,都没丢掉先代的谱系。等到后来支派越变越杂,良莠不齐,兄弟不睦出现,由于家规废驰已久,这届谱牒告成,我等重编条规,同房人等全应当知道并遵守,每人言行,众人监督,时刻应存独守时谨慎不苟的心思,早早晚晚,应当深怀谨慎畏惧的意念。如果有人不遵循族义、不守家法,有的人以大欺小,有的人以强凌弱,甚至出现不耕不读、寡廉鲜耻、轻法犯刑、亏身辱亲、不仁不孝的人,那就用家法责他。如果家法责罚还不悔改,就送官府追究惩罚,务必使他知道守法,不参与违背常规的行为,不弄到享乐过度,而是趋向善良。所以,房规的完善,还是对户规的一种帮助啊!现在把所议的规条列在后面。”

这段话一是说明房规、户规都是家法,房规是用来帮助、补充户规的;二是说明家法是用来补充国法、刑法的。国法、刑法是用来惩办坏人恶人的,是不得已而施行的。但平民百姓中,大多数涉及的是道德层面的问题,笼统说就是所谓风气、民风、家风、家法。家谱上就是户规、房规问题,这类问题,不明事理的人认为是小事一桩,其实是天大的事。家风的好坏影响这家里每个成员一生的成败得失。《族谱》修成时,老成纯谨、孝友悌弟的楚玉公带领族人订立了这份《房规·家训·家戒》,即《祠规八条·家训十则·家戒十则》。祠规八条中“珍藏谱牒”一条仍需借鉴。《家训十则》是:宜孝父母、宜设义学、宜尚勤俭、宜敬伯叔、宜立人品、宜苦耕读、宜友兄弟、宜专心求教受业、宜尊礼制、宜恤孤寡。《家戒·十则》(戒:防非止恶)是:戒乱宗族、戒滥交游、戒爱奢华、戒乱嫡庶、戒薄宗族、戒爱浪荡、戒侵祭产、戒慢户长、戒唆词讼、戒持强恶。这些房规与全族制订的十条户规大同小异,可能是稍后或新修了祠堂后再根据当时实情补充修订的(前面加了祠规八条可以证明)。这里,只有“戒侵祭产”、“戒慢户长”两条已无实际意义,其余都可“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总之,户规也好,房规也好,都是族里的“家规”,内容大同小异,我们都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加以肯定,加以宣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央文明办强调的这 24 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植根于五千年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家谱就是这种文化产品之一。

 

淮海堂《呙氏族谱》讲述了无数个动人心弦的故事:一家之内,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德、长嫂如母;作忠孝黎民的,则勇于为善、轻财好义、抑强扶弱、嫉恶如仇;出外为官的,则移孝作忠、忘家忘私、见事明决、廉明刚断;作文臣的,则明察善断、平反冤狱、抚恤灾民、服从调遣;为武将的,则才勇著闻、兵法娴熟、戎行整齐、军政修明。

 

几千公安呙氏宗亲读了《族谱》,可能讲出成千上万个故事,领悟出千万条道理 ,我这里只能谈谈点滴体会。首先一点,《呙氏族谱》告诉我们,自己应该做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的环境中,要做好角色定位 。但无论是什么角色,都要有一颗爱心,与人为善,诚信为本,这就是老祖宗说过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德,亲师择友,为官清廉,乐善好施。总之,对父母、对家人、对师友、对上级、对社会,都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还有怜惜孤寡、抑强扶弱等,许许多多呙氏先祖给我们作了光辉的榜样,面对《呙氏族谱 》,展卷触目,这类故事,比比皆是。

 

其次,平民百姓,把公事当急务。居官授职的,就移孝作忠、忘家忘私,《呙氏族谱》中,此类故事不少。有的先祖,遇到灾年,变卖富裕家产,替族亲交纳税賦。第十世先祖重望公之子正仪廉明刚断、平反冤狱、积劳成疾、逝于任所的事迹,《呙氏族谱》中更是浓墨重彩,催人泪下。当然,这些与我们今天提倡的“爱国”、“敬业”还是有不同的内涵,但难道就没有丝毫的联系吗?!

 

第三,一个家族,一个家庭,不断繁衍生息,都会遇到对子孙的培养教育问题,我呙氏族谱对此是如何回答的呢?户规第四条说:“读书所以明理,穷经所以致用。凡圣贤千言万语,载之于古,传之于今,无非所以教人做一个明白人。我族子孙辈,在贫者,固自宜苦读,而有力之家,尤宜多集经书,令子孙等亲师取友,解诵精详。勿以游戏为念,勿徒博名居心。子弟勿得稍欺父兄,父兄更勿得罪弃子弟。特申嘱之。”这是民国初年的白话文,现在不翻译也能懂。说的道理很深刻,也比较全面,培养目标是“教人做一个好明白人”。途径和方法是“读书明理,穷经致用”。贫穷的子孙本应苦读,富的更应积累好书,亲师择友,仔细诵读理解。正面说了再从反面论述:不要一心想着游戏、搏取功名。正确严肃搞好家教,下辈不得稍为欺瞒上辈 ,父兄呢,不得“罪弃”子弟。子弟游戏,甚至赌博、吸毒,如果父兄不加以教导、管束,而是放弃,那就是犯罪 。“罪弃 ”一词,多么准确深刻!   

  

第四,就是勤俭居家,不好高鹜远。户规第五条“慎居业”,谨慎居家过日子、选择职业。里面说:“读书人排在四种人的前面,农耕是全天下的根本。此外,医、卜、商、贾(坐商),都是小技艺。至于说到文书小吏、戏子,耍枪弄棒、划符念咒,诡诈游荡,作凶险妖邪的事,万万没有可能借口以这些为职业的道理。子弟中,有的聪慧有的质朴,天资各不相同,应当在四种人中,择业而处,估量自己的资质去学习。即使是木工瓦匠力气活,都可作职业谋生活。但人如不识礼义,就是衣冠禽兽。希望我族子孙,做古人所说的,子孙传承都是手扶犁把,心中摆开经书,勤学勤思,而加紧勉励自己。”这是我们根据原文意译的。按照“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的原则,这条的具体论述中,对所有演艺人员、基层小吏有偏见,由于历史局限性,现在看来是不对的,但总的意思是正确的。里面说:“农耕是全天下的根本”,又说不要“诡诈游荡,作凶险妖邪的事”等等,这是多么的睿智。  

  作者简介:

    呙升昶先生,1936年三月十二出生,公安县人,1955年秋至1959年春在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 曾任 襄阳县牛首高中、石桥高中、沙市棉纺厂子弟学校、沙市电大、沙棉电大教师。1986年秋调入沙市大学,曾任管理中文系中文教研室主任, 汉语言文学副教授。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五千字以上学术论文数篇,其中《苏轼诗歌的理趣》一文荣获沙市大学第一届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壹等奖。先后被评为校内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曾荣获沙市市“先进工作者”,沙市市总工会“从事教育工作35年”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呙升槐】






Tags:    续修    呙氏    呙氏族谱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