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先生修家乘,问之先生,先生曰:“吾族先世昆仑、善门二公集墨誌,琢之公始受梓。越百余年,泽润、鼎椿二公集墨誌,敬修公再授梓。今又六十年矣,户口日益繁,迁徙日益涣,紏(tǒu) 星罗碁布之纷纭,由一本而万殊者,合而编万殊於一本,偶紊世及之,常贻先人羞,即滋后人疑,方有志焉,恐未之逮也。”余答以有志者事无不成。
......
余先祖李九峩,籍湖北襄阳,明末进士。大清革鼎,宦逰湖南,落基澧土,一线六传。
先祖所藏图书一切随宦囊以倶来者,六世祖英公犹慎守之。余去英公五代,万卷之藏散而轶矣。余生喜拾遗,争乌头篆迹于蠧鱼剥蚀之下,得公邑《呙氏乡贤録》六篇、《家绳集》一则,流览所及,知呙氏以明德世其家,必有达人继其后。
余光绪壬寅乡试,顺天北上过公邑,问呙氏知名士,其如藩篱之鷃,不可以语杳冥之鸿。
何自乙巳,屡走公邑,交善士日多,执三呙轶事问呙氏后,佥(
qiān
)
凤墀先生,尤其杰出者。”余闻而衔之。
渭北春更,江东云渺,樽酒契合,未审何时。
相遇先生于客邸。先生洒落与余同,一见如故,不涉寒暄通套,夜阑酒酣,语先生曰:“
余与先生称同乡,正扬子谓其可以南,可以北也。”由是,因同乡而同气。订交六七年来,气相求,而初不致臭味之稍有差池。
今年先生修家乘,问之先生,先生曰:“吾族先世昆仑、善门二公集墨誌,琢之公始受梓。越百余年,泽润、鼎椿二公集墨誌,敬修公再授梓。今又六十年矣,户口日益繁,迁徙日益涣,紏( tǒu
余与先生莫逆,为余探先祖消息,略有影响,俾余由委竟原,稍释数典之憾,即先生无殊於孝子之锡类矣。”
先生继志述事,为祖宗孝子。余自知负罪,乃欲垂空文以自见乎 !
唯素承不弃,先生谱授梓,出区区首丘,微意率笔,为之序。
时
注:
李礡农(永镇):清庠生,册名震磅,号名礡农,生于咸丰四年(公元 1854 年)甲寅五月二十七午时,卒于民国卄七年(公元 1938 年)戊寅九月初九戌时,享年 85 岁。一直从事教书育人之业,长达五十余载,培养了大批人才,一直活跃在家乡,成名于澧水河畔。李礡农家境富裕,除继承祖业外,勤俭持家,还办有私塾,耕耘田地,娶妻周氏,生子三,远宗、远攀、远规。李礡农的嫡孙李庭慰(李氏族谱编委会主任)、庭骥、庭柱现住澧县澧东乡双林村 8 组(距县城 7 公里)。其弟永第的号名为华农,永颐的号名为寿农,均系李九峨公的第十二世裔孙。【见原常德市文化局副局长李传森《李礡农其人其事》】